欢迎来到零点文学网 - 一个专注分享2021经典语录,唯美句子的免费语录欣赏网站!

零点文学首页 - 诗词鉴赏,经典语录,人生感悟,唯美句子
零点文学:http://www.lingdianwx.cn 为您提供最新短篇文章欣赏包括唯美句子、经典语录、诗词鉴赏、人生感悟等相关优秀文章。

当前位置:零点文学 > 美词佳句 > 诗词鉴赏 > 本文内容

诗词鉴赏:杨万里《悯农》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

时间:2019-11-19 17:22:09来源:零点文学作者:杨万里点击:111

古代很多诗人写过《悯农》诗,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的《悯农》诗,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《悯农》诗。《悯农》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此诗前两句叙述今年的灾情:由于久早无雨,稻田缺水,秧苗大半枯死;后两句揭示农民忧心如焚的内心活动:本来早已料到今冬要受饥挨饿,谁知偏偏又遇上闰年,日子更难过。此诗语言朴实自然,层层渲染,步步加深,将农民的灾难描写得十分具体、深刻,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。
 

《悯农》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

 

《悯农》

宋代:杨万里

稻云不雨不多黄,荞麦空花早着霜。

已分忍饥度残岁,更堪岁里闰添长。
 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,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。

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,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,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。

注释

悯农:哀怜农民。

稻云:稻田连成片望之如云。不多黄:黄熟的不多。

荞麦:粮食作物。一年生草木,花白或淡红,籽粒呈三棱卵圆形,可食。着霜:遇到下霜。

已分:早已料定。残岁:岁末,一年的残余岁月。

更堪:更何堪。闰添长:农历有闰月,比常年多一个月。
 

赏析

“悯农”之类题材,在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篇里常可见到。这类作品的可贵之处,在于正视现实,直歌其事,以质朴的语言表现农民的不幸遭遇,富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。杨万里这首诗就是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
开头两句概括所见的灾情,写田野的荒灾年景。长久无雨,水田遭旱,一眼望去,如云的稻子难以成熟泛黄。“云”,形容庄稼连片,一望如云,连片不黄,足见旱情之重。而旱田的庄稼又偏偏遇上冻灾,荞麦早遭霜冻。两句诗写实,道出了农村水旱难收的境况,农民在这灾年将难以度日。

三、四两句更进一步写日子难过。在灾荒年头,农民已知道要忍饥挨饿度过岁末了,面临灾年,无可奈何,只好苦度光阴,忍受煎熬,谁知这一年又偏偏是闰年(是年夏历闰十一月),比平常年头又多出一个月来。本来就因灾荒要“忍饥度残岁”,何况今年又特别长,真是度日如年,更加难忍。灾荒已不堪忍受,又加岁月添长,愁苦又添了一层。这两句发出了农民在极度困窘中的呼号,流露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,诗题“悯农”之意也得到了集中的表现。

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亦自有特色。首先,它用层层递进的写法,使诗意更加深沉,浓重地表现了农民不堪忍受的苦况。前两句只用一般记述,已使人可见灾年饥荒之严重,这已经难忍了。不仅如此,还碰上个闰年,本来就没有多少指望可收到粮食,就更难糊口了。从“已分”到“更堪”,犹如雪上加霜,岁月添长,愁苦加深,更见出农民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困境。作者不只停留了一般地写灾年荒景,而且在结句添了意外一笔,使此诗的困迫难耐之意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掘。其次,这首诗的语调、情绪痛楚凄苦,作者对于农民的疾苦体察人微,自然地表现了农民的心境。全诗(特别是后两句)既是农民在灾年的诉告,充满悲苦之音,使读者仿佛可见陷于苦不堪言的绝境的农民形象,也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动情之辞,读者也可从中看到为民立言的作者那沉重的内心感受。作者的真情实感与农民的生活遭遇紧密联系,才使这首诗产生一种如泣如诉的艺术感染力。

鉴赏二

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。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,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,勤苦一年,连遭灾害侵袭,心境凄惨可想而知。三句是一个顿宕,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,四句又是一个转折,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,先说准备忍,再说实不堪忍,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。

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,步步推进,揭示农民的苦难,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,使作品字字血,声声泪,扣动读者的心弦。

 

创作背景

这首诗写于宋孝宗隆兴二年(1164年),其年闰十一月,时作者因父亲病重由杭州返回江西吉水老家,见农田遭灾,农民难以度日,深为忧虑,即时而作。
 

名家点评

山东大学教授朱德才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燕:诗的前两句对偶句式,描绘天灾歉收景况,后两句叙述感叹。已分”与“更堪”相互呼应,既推进一层,强化了农家的苦难,又表现出诗人对农家苦难的深切同情。
 

作者介绍

杨万里(1127~1206),字廷秀,号诚斋。吉水(今属江西)人。政治上主张抗金,正直敢言。宁宗时因奸相当权,辞官退居,终忧愤而死,赐谥文节。与陆游、范成大、尤袤齐名,称“南宋四大家”。其诗早年学“江西诗派”,后用心于晚唐诗人,50岁后忽有所悟,摒弃诸家,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“诚斋体”。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,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,乘兴走笔,构思新巧,语言通俗明畅,幽默诙谐,笔调清新。

欢迎分享转载 → 请保留链接:http://www.lingdianwx.cn/jj/ts/350.html

精品推荐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零点文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9034889号收藏本站 - 联系我们 - 广告投放 - - 网站地图

零点短篇文学网 - 感谢您对零点文学的关注和支持,请把本站推荐给您的好友,让分享不断流传!

零点文学(www.lingdianwx.cn)版权所有 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转载以及拷贝,违者必究。

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,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!